这该死的人生啊

确实,这本书越读到后面越让人热泪盈眶。虽然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小学生,但其实这本书只是通过一位小学生的视角,来讲述了成年人的生活。

在书中,随着每一个章节,心绪也此起彼伏。会因为白雀与蒋一轮的命运交叉又错失而叹息和懊悔(我们不得不承认,命运的转折,往往就在于刹那间的错过),因为杜小康的家境遭遇而唏嘘又有点窃喜,因为细马一家的可怜命运而绝望中又带着些坚强,因为桑桑生命的柳暗花明而感激涕零作者给了一个好的结局。

摘录:

  1. 这是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。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、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。六年中,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、撼动人心的故事: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,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,残缺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,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,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,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……这一切,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。这六年,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。

  2. 作品格调高雅,由始至终充满美感。叙述风气谐趣而又庄重,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只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。荡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悯情怀,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松懈、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,也显得弥足珍贵、格外感人。整个叙述既明白晓畅,又在文字下保持了足够的深度,是那种既是孩子喜爱亦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。

  3. 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,露着光头,就当纸月在场,驴拉磨似地旋转着,数着板。那个连长出现时,是在夏日。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。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,寒气侵入肌骨。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,就这么不停地走,不停地做动作,额头竟然出汗了。

  4. 桑桑走出去一大段路以后,又回过头来看向他看到慧思和尚还站在河边的草地上。有大风从河上吹来,他的僧袍被风所卷动,像空中飘动的云一样。

  5. 微风翻卷着荷叶,又把清香吹得四处飘散。几支尚未绽开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像几支硕大的毛笔,黑黑地竖着。

  6. 蒋一轮站在花园里,将那些倾注了他诗与梦一般情思的信,一封一封地投到了火里。 桑桑在离蒋一轮很近的地方站着。他看到纸灰与雪在一起飞舞,火光在蒋一轮寒冷的脸上,不住地闪动,并把他高高的身影摇晃着。

img

  1. 自行车之所以让那些还未骑它或刚刚骑它的人那样着迷,大概是因为人企望有一种,或者说终于有了一种飞翔的感觉。自行车让孩子眼馋,让孩子爱不释手,甚至能让孩子卑躬屈膝地求别人将他的自行车给他骑上一圈,大概就在于它部分地实现了人的飞翔幻想。

  2. 而自行车让人觉得最丢不下的时候,是这个人将会骑又不太会骑的时候。

  3. 桑桑就正处在这个时候。但桑桑无法去满足那种欲望。因为桑桑家没有自行车向。桑桑的舅舅也很难得来桑桑家一趟。桑桑只有跑到大路上去,等别人骑自行车过来,然后用一对发亮的眼睛看着,咽着唾沫。有个人将车临时停在路边,到坡下去拉屎。桑桑居然敢冲上去,推起人家的自行车就蹬。那人屎没拉尽,一边刹裤子,一边追过来,夺过自行车后,踢了桑桑一脚,把桑桑踢滚到了路边的稻地里。桑桑抹了一把泥水,爬上来眼馋地看着那人把自行车摇摇晃晃地骑走了,朝地上吐了一个唾沫。 现在,桑桑身边的杜小康就有自行车。 但杜小康的自行车谁也碰不得——包括桑桑在内。

  4. 整个世界,都冻得硬邦邦的。仿佛天上的太阳都被冻住了。风倒不大,但空气里注满了森森寒气。

  5. 但细马并不着急买。他要仔细打听价钱,仔细审察那些羊。他一定要用最低的价钱买最上等的羊。他很有耐心。这份耐心绝对是大人的。有几回,生意眼看就要做成了,但细马又放弃了。船主就苦笑:“这个小老板,太精。”

  6. 文字以及文字告诉他的故事、道理,就像滚雪球一样,越滚越大。他说话虽然结巴,但人们还是从他的结结巴巴的话里看出了他的不同寻常之处。

  7. 然后,他一手抓了一只,朝父亲跑过来,大声叫着:“爸爸!爸爸!你看哪!”他朝父亲高高地举起了那两只野鸡。桑乔看到儿子那副高兴得几乎发狂的样子,抓着猎枪个两眼顿时湿润了。……

  8. 近半年时间里发生的事情,似乎又尤其多,尤其出人意料。现在,纸月又突然地离去了。他不知道,是不是所有的人,都是在这一串串轻松与沉重、欢乐与苦涩、希望与失落相伴的遭遇中长大的。

摘录完

有时人们命运的改变真的就在那一个小小的转折点,可能是错过,可能是相遇,但那个小小的转折点,到底是我们努力换来的多一点呢,还是老天送来的多一点呢。

其实当我从kindle里点开这本书的时候,我已经记不起是什么时候,为什么下载的这本书了(我通常会这样,看到有推荐的或自己感兴趣的就会先下载到kindle上,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无意中再翻来看看,这种感觉就好像,家里藏了一个图书馆,偶尔闲起来就随手翻两本瞧瞧,很喜欢这种感觉)。当我看完想在豆瓣上标记读过时,才看到自己早在2016年4月20日就标记了想读:

img

没想到一晃,4年过去了……

当时是看到关注的一个大佬的动态所以标记为想读的:

img

书的最后:

一九六一年八月的这个上午,油麻地的许多大人和小孩,都看到了空中那只巨大的旋转着的白色花环……

落笔: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写于北京大学燕北园(全文完)

居然这本书是二十三年前写的,依然富有如此感动人心的力量,书的内容,又写的是六十年前的时代,看来经典的作品,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时,反而愈发散发一种岁月积淀的力量感。我想,人也一样,要有所沉淀。但仅仅只是时间消逝,并不会给人这种沉淀。

《草房子》的每一章是一个故事,一种人生,无论是在现实中,书中,我已经听过很多人的故事,但一直让我困惑的是,要怎样才能避免那些生活中,书中的遗憾。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人生是由一个个遗憾组成的。

是不是因为我们总是想得太多,做得太少;是不是因为没有足够多的努力,让自己有足够多的选择;是不是因为没尽全力就意味着以后会有后悔的风险,所以人一定要学会趁着还来得及的时候努力。

其实我们都知道,是的。


月亮在慢慢变圆,事情也会慢慢变好对吧。